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活得太短;等待死亡卻太長

在你短暫的生命中,你預備耗費多少時間來等待死亡呢?現代人愈來愈注重養生,只是你追求養生的目的是為了延長餘命或是改善生活品質?!已經有太多的人深受「慢性退化性疾病」所苦,不論是自身的身體、情緒、心靈,甚至周遭的親友。先來談談你對自己健康狀態的認知有無偏頗。經常可聽到人們這麼說:「我身體很健康啊!不需要額外的補充和保養啦!」------真的是這樣嗎?





多數人認為身體未出現臨床可診斷出來的症狀or未發病,亦即表示自己是完全健康的,然而除非是急性感染或病發,幾乎絕大多數的病症都潛藏在體內許多年,絕非一朝一夕就造成你的病症。因此我們多是處於尚未顯現疾病的「亞健康」狀態。尤其以慢性退化性疾病更是當前人類患病的大宗,包括:癌症、中風、黃斑退化、風濕性關節炎、阿茲海默症等等,難以計數…...


進步的醫療技術、檢驗儀器、新型葯物等,幫助人類〝對付〞疾病。你的醫生或許能夠診斷出你的疾病並治療它,但他卻無法保證此後你能夠恢復健康。「預防勝於治療」早已是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可是當你去找你的醫生時,他可曾指導你該如何預防疾病?!他們總是忙於對付和消滅疾病……


就經驗來說,多數的醫生對於葯物以外的治療(改善疾病)方法總是給予反對(甚至嗤之以鼻)的態度,三申五令地告誡患者禁止使用其他方式(ex:傳統療法、營養補充…),然而你是否思考過,該去求證或質疑醫生對於他所熟悉的領堿之外所抱持的觀念的正確性?!


實質情況是,醫生在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時(不論國內外),幾乎沒有or很少接受過營養學的完整訓練(因為此課程通常為選修),而他們的教育主體是以治療為導向的,不可否認葯理學和疾病診斷等方面,醫生們絕對是專家,也因此人們尊敬醫生,認為醫生在與健康有關的任何問題也是專家,並把醫生的話奉為圭臬。


言至於此,不是要你從此不再信任醫生的治療,而是在當你接受治療同時,或治療無法獲得更多改善,又或者對病情束手無策時,可以放開你的心胸,配合使用適當的其他方式(輔助治療,非放棄正規治療)。假若你是患者,不要期望你的醫生立即改變他們的觀念,你需要做的是改變自身追求健康的可能與適時合理質疑醫生給予你的醫療建議,醫生有義務告訴你為何他必需對你做怎樣的治療,與這項治療會帶來的好處和風險,不論你是否聽懂,請他以你能夠理解的方式說明……


生命應該著重在品質而非壽命的長短,「預防醫學」將會是未來的重要課題,當前的醫療把預防醫學定位在早期診斷出疾病的發生,以即早消滅疾病,然而此並非達到預防真正的目的。你認為現代人得到一、二種慢性退化性疾病是在所難免的嗎?!把現代的葯物看成救星,認為就醫就能痊癒。可悲的是,這些慢性退化性疾病將陪伴著你直到最後一刻(一旦得病)。而葯物真的是救命仙丹?你是否意識到未來可能會面臨無葯可用的窘境?至今我們都還未談到葯物帶來的併發症與副作用呢!


真正的預防疾病莫過於健康飲食、持續運動、高品質營養補充和保持愉快正向的心情,前二項相信是老生常談了!後二者比較值得討論。肯定有許多人會說:我都有吃蔬菜和水果,所以營養夠了,不用再補充。也有人說:我有在吃綜合維他命吶,應該夠了吧!------真的是這樣嗎?想想現在的土壤和水質,你相信它培養出來的蔬果是符合你認知的「營養」,再說以現在人人是「老外」(三餐老是在外)的飲食型態,你還認為你的營養均衡?!加以現代生活快速緊張的高壓力型態,不僅對身體帶來很大的氧化壓力,心理的狀態亦能影響生理的健康。


關於健康,實在是個很大的議題,一時之間也難說得完整。有一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 What your doctor doesn’t know about nutritional medicine may be killing you),一個行醫多年的醫生,觀念的轉變與實質研究的証實,他以最簡明的方式說明當前最常見疾病的成因和細胞營養治療的導入,受惠諸多患者重拾希望的例子。這些觀念由一個身為醫生的口中說出,讓身為營養領堿的人,莫不感到心有戚戚焉......

2 則留言: